欢迎访问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经典语录

8首霜降诗词,全是千古名篇,一生一定要读一次!可作朋友圈文案

发布时间:2024-12-24 09:56:04 阅读量:100

本文图片除标注声明外,均来自百度|

霜降,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结束和冬季的开始。

每年10月23日或24日,当白露凝结成霜,气温骤降,大自然迎来了一幅萧瑟而美丽的画卷。在文人墨客的笔下,霜降不仅仅是气候的变化,更是情感的寄托和哲思的源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八首千古流传的霜降古诗词,感受那份独特的韵味与意境。


1. 《岁晚》

——唐·白居易

原文: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霜降时节,河水流回深渊,树叶被秋风吹落在山中的景象。白居易作为一位漂泊在外的游子,五年未能归乡,心中难免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他逐渐明白,无论是身处他乡还是回归故里,都有其各自的苦与乐。人生不必自寻烦恼,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在这首诗中,白居易以冷静的心态,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背景信息: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这首诗写于他晚年时期,心境平和而淡泊,对生活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2.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宋·苏轼

原文:

霜降水痕收。

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

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

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赏析:苏轼的这首词以霜降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秋意盎然的画面。远洲在霜降后显露出来,酒力渐消,风力也变得柔和。词人戴着破帽,却感觉它多情地依恋在头上。佳节来临,词人只能借酒消愁,感叹万事如梦,连明日的黄花也会让蝴蝶感到忧愁。这首词既有豪放不羁的情怀,又不失婉约清丽的韵味。

背景信息: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多才多艺,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皆有所成。这首词写于他被贬谪期间,面对仕途的坎坷和生活的艰辛,他依然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3. 《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

——唐·元稹

原文: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霜降时节的自然变化。风卷清云,天空万里无云,大地铺满白霜。野外的豺狼仿佛在祭拜月亮,而仙菊恰好遇到了重阳佳节。秋色中,老树稀疏,大雁的鸣叫声让人想起故乡。诗人感慨,一樽酒便能消解秋天的忧愁。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霜降时节的美丽与哀愁。

背景信息: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他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这首诗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4.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原文: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诗人早起赶路,心中充满对故乡的思念。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些意象共同勾勒出一幅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画面。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背景信息:温庭筠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擅长描写细腻的情感和美丽的自然景色。这首诗写于他早年游历期间,面对离乡背井的漂泊生活,他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5. 《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原文: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诗人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二联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尾联写欲归不得的郁积之情。全诗透露出诗人在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思乡之情和写景之句浑然一体,深沉含蓄。

背景信息: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这首诗写于他游历长安期间,面对仕途的挫折和生活的艰辛,他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6. 《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这首词描写了边塞秋日的荒凉景象和戍边将士的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的壮志难酬和思乡之情。整首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表现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

背景信息: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曾在边塞任职,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戍边生活的艰辛。这首词便是他根据亲身经历创作而成的,表达了他对戍边将士的深深同情和敬佩。




7. 《和子由蚕市》

——北宋·苏轼

原文:

蜀人衣食常苦艰,蜀人游乐不知还。

千人耕种万人食,一年辛苦一春闲。

闲时尚以蚕为市,共忘辛苦逐欣欢。

去年霜降斫秋荻,今年箔积如连山。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怀念故乡所作,感叹乡人生活艰苦,感慨乡俗,为流年易逝而伤感。诗中描写了蜀人一年到头辛苦劳作,但所获多数被朝廷、地主拿走,自己只能过苦日子的情景。

尽管在稍微闲一点的蚕市,他们也要忙着购置养蚕、缫丝的器具,不仅要出高价,而且还要遭受“市人”的“欺谩”。诗人对贫苦农人的深切同情与关注,深深感染着诵读此诗的每个读者。

背景信息:苏轼与弟弟苏辙感情深厚,常有诗文唱和。这首诗便是他在贬谪期间,怀念故乡和亲人时所作。诗中通过对蜀人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贫苦农人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8. 《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

——唐·张九龄

原文: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

滔滔不自辩,役役且何成。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

枥马苦踡跼,笼禽念遐征。

岁阴向晼晚,日夕空屏营。

物生贵得性,身累由近名。

内顾觉今是,追叹何时平。

赏析:这首诗前四句描写南江泛滥后的景象,五到十四句反映了作者在朝中受制、劳碌无成而心不甘的复杂心情。后四句诗人借用陶潜《归去来词》“觉今是而昨非”,肯定了辞官的决定,做人做事一定要依据事物本来的情性,身心十分劳累的原因是追求功名。诗中通过描绘霜降时节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他对仕途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背景信息:张九龄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曾任宰相,后来因受谗言被贬。这首诗便是在他被贬期间所作,反映了他对朝政的失望和对自然的向往。

在这首诗中,张九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霜降时节的自然景色。雨水退去,沙滩显露,天空晶莹剔透,仿佛被霜降洗涤过一般。他站在楼上远眺,看到南江蜿蜒流淌,思绪万千。江山之外,烟云缭绕,仿佛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卷。然而,诗人心中却充满了无奈和疲惫。他感叹岁月匆匆,自己已经年华老去,而仕途却仍然坎坷不平。

在诗中,张九龄还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他借用陶潜的“觉今是而昨非”,表达了自己辞官归隐的决心。他认为,万物生长都有其本性,而身心疲惫的原因往往是因为追求名利。他反思自己的过去,觉得如今的选择才是正确的。

张九龄的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霜降时节的美丽景色,更表达了他对仕途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和追求,以及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总结

霜降,这个标志着秋季结束和冬季开始的节气,不仅带来了自然界的变化,也激发了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从白居易的“霜降水返壑”到张九龄的“霜降天宇晶”,这些千古名篇不仅描绘了霜降时节的美丽景色,更表达了诗人们的情感寄托和哲思感悟。

在这些诗词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们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对仕途的厌倦、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他们用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想,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而感人的画面。

这些诗词不仅是我们文化遗产的瑰宝,更是我们精神世界的滋养。它们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思考,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和追求内心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