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险(重疾和医疗)和寿险(如定期寿险),一般都有等待期。类似下图这种:
01 什么是等待期?
保险等待期,是指保险合同在生效的指定时期内,即使发生保险事故,受益人也不能获得保险赔偿,这段时期称为等待期。不同的保险公司不同的险种,会设置不同的等待期,如30天、90天、180天等。
简单来说就是给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一段缓冲的观察期间。在这个期间如果发生了保险事故,保险公司不会赔付。
啥?相当于我掏钱买了保险,保单也生效了,但仅仅是因为在等待期内,所以就不赔?
对的。就是让进入理赔的状态先等等,让子弹先飞一会。
02 为什么设置等待期?
保险公司设置等待期是为了防止“逆选择道德风险”,也就是被保险人明明知道自己可能发生保险理赔情形,而故意购买保险,以此获得巨额利益,这对于保险公司是非常的大风险。
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如果咳血,怀疑和担心是有肺部相关方面的疾病。这个时候我立即选择投保高额的重疾险,保险生效后再去就医,经过一系列检查后,确诊了肺癌。如果重疾险保单不设置等待期,那这种情形保险公司就应当赔付,我就恶意获利了。如果这种情况多了,保险公司显然是做了赔本买卖。
因此,等待期是保险公司控制风险的一种手段,保险精算时,也会把等待期作为一个因素考虑到定价中。
03 为什么意外险一般没有等待期?
明白了为什么设置等待期,也就能明白为什么等待期基本上都适用于与自身健康状况有关的险种,比如重疾险,医疗险,寿险等,因为这些情况,被保险人自己是比较容易提前感知的,提前怀疑预测的,也就有了较大的道德风险。
而意外险的一大特征是外来的因素导致,这个外来的因素,其实被保险人自己也是无法提前预估,无法感知的,无法基于提前对意外风险的预测而恶意投保。因此,这种情形下的道德风险基本就可以排除。